2007年,中國農業銀行發佈了第一份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報告的開頭引用了這樣一句話:“不以一己之利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它濃縮了中國農業銀行對“室內設計金融之美”的認知和實踐。
  六十餘年曲折而輝煌的歷史,中國農業銀行深刻意識到自身肩負的多元而廣泛的社會責任蒸烤箱。它也以奮勇擔當的精神堅定不移地履行著這些責任。樂以天下,憂以天下。在為所有客戶提供服務的過程中,中國農業銀行將“金融與好的社會”緊密相連。
  厚德潤阡陌
  2012年12月19日,榮昌縣雙河街道許家溝社區鐵爐村,由中國農業銀行總行、重慶市分行共同研發的國內首台“三農金融服務車網站優化”正式亮相投入運行,將“移動櫃臺”開進了農家院。汽車移動金融服務,是農行專門針對“三農”客戶推出的一款集產品與渠道為一體的全新金融服務模式。主要以經過改裝的汽車為載體,依托3G無線網絡,通過汽車流動形式將傳統的銀行櫃臺延伸到農村地區,讓村民足不出村,就可辦理各種金融服務。
  “汽車銀行”是中國農業銀行“厚德潤阡陌”的典範之一。事實上,從1951年7月10日創立起,它就根植於中國農村的廣袤大地,為繁榮農業、富裕鄉親而不懈努力。從最初支持農業合作社運動、消滅農村高利貸,到改革開放初期大力助推國家糧棉糖生產基地建設,再到新形勢下組建三農金融部、探索農村金辦公室出租融持續發展之路。中國農業銀行從未忘記服務“三農”乃是其最大的社會責任。
  當然,這並非一帆風順的完美旅程。它也交織著艱難、苦悶、勇氣和智慧。在第一份企業社會責任報告中,中國農業銀行領導即坦承,“一般而言,面向‘三農’和商業運作,在實際操作中猶如‘魚與熊掌’。‘咖啡機三農’業務效益比較低、風險相對高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正因為如此,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三農”的金融服務未能得到有效改善,貸款難、貸款貴成為制約“三農”發展的瓶頸。
  然而,“三農”問題事關社會穩定、國家興衰的大局。“三農”問題的解決,不僅是廣大農民的期盼,也是黨和政府案頭之重。對此,中國農業銀行責無旁貸,唯有迎難而上。
  2007年,中國農業銀行選擇了有代表性的8家分行開展服務“三農”試點,鍥而不捨地探索面向“三農”和商業運作的實現途徑。信貸直指農業產業化、農村城鎮化,不遺餘力地扶貧助困。到2007年末,農行涉農貸款餘額歷史性地突破萬億元大關。由於效果良好,試點隨之擴大到8個省(區)的17個地區、123個縣支行。
  與此同時,中國農業銀行努力在建制上適應新的要求,組建了三農金融部,對全國2003個建制縣(市)內的2048個支行試行事業部管理,集中各類經營資源,更好地服務“三農”和縣域經濟。在積累了相應經驗後,它在董事會層面設立了“三農”金融發展委員會,在高管層設立了“三農”金融部管理委員會,逐步構建了專業化的信貸管理和業務創新體系。這是一項重大的革新。中國農業銀行之前未曾嘗試過,其他金融機構更是從未想過。
  改革的紅利在以後的日子逐漸顯現。隨著專門為廣大農民提供金融服務的特色產品金穗惠農卡的研發,以及“以惠農卡為載體、以農戶小額貸款為驅動”的服務農戶貸款新模式的建立,中國農業銀行服務“三農”的能力越來越強,效果也越來越彰顯。截至2012年末,農行涉農貸款餘額19144億元,接近五年前的兩倍;在農村設立服務點57.9萬個,布放電子機具112.6萬台,覆蓋全國近三分之二的行政村,累計發放惠農卡1.28億張;對國家級、省級產業化龍頭企業服務覆蓋率分別達到81.7%和57.4%。
  在西藏左貢,農民洛松西繞最早從中國農業銀行貸款5000元搞麵粉加工,以後累計至147萬元,相繼註冊成立了建築企業、養殖基地、核桃油加工廠,企業總資產已達400萬元,年收益80萬元,解決了當地222名農牧民就業問題,已是當地小有名氣的農民企業家。在甘肅定西,農民楊繼春從中國農業銀行貸款20多萬,將村裡外出打工農戶的60畝地租來種馬鈴薯,一年下來賺了不少錢。他興奮得逢人便說:“農行服務‘三農’的政策真是太好了,讓我靠種洋芋過上了樓上樓下、電燈電話的好日子,‘土蛋蛋’真的變成了‘金蛋蛋’。”
  廣大農村中像洛松西繞和楊繼春這樣受益於農行新金融服務的人不勝枚舉。他們用一首膾炙人口的民謠表達著自己的感激之情:“惠農通,通萬家;城與鄉,一個價;可取錢,可刷卡;繳話費,選號碼;傳信息,惠農家”。民謠話不多,卻已說盡其中事。
  全國政協領導評價說,服務“三農”是一項最大的德政工程。他具體點到吉林分行在幫助農民增收致富方面做了許多實實在在的工作,探索的服務“三農”模式值得全國學習,服務“三農”的路會越走越寬。
  實際上,支撐中國農業銀行服務“三農”的不僅是一種機制和智慧,更是一份感情和精神。正如有關專家所言,農村金融之難是人所共知的,要解決這個問題得靠制度創新,要找出新辦法、新模式,但是在那之前,首先得有感情,只有對農民兄弟充滿了愛心,對農村大地充滿了熱愛,才能有上述一切的基礎,才能有創新的動力。而這一點恰是中國農業銀行人不缺的。在它的44萬員工中,不乏可為典範者。
  龍家文,中國農業銀行貴州省劍河縣支行原信貸客戶經理,在19年間,靠著一頂草帽、一雙解放鞋、一個黃挎包、一支手電筒,用腳丈量過12萬里山路。他到過8000戶農家,瞭解農戶生產經營情況,及時收放貸款。他先後為全縣6000多農戶發放小額貸款5166萬元,幫助農民邁上了脫貧致富的道路。2009年2月,他倒在了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鄉村裡,時年47歲。
  “總有別人不曾走過的徵程,總有別人不曾付出的汗水,總有別人不曾體會的感動。”作為農村金融體系的骨幹和支柱,中國農業銀行正是帶著感情、帶著愛心服務“三農”,終於為“魚與熊掌”的困境找到瞭解決之道,也贏得了社會各界的認可。2007年至今,20多個省(市、自治區)的黨政領導對農行服務“三農”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2010年,中國農業銀行“服務三農的責任擔當精神”更是獲得了“新中國60年最具影響力十大企業精神”的榮譽。
  真情為民生
  《大學》中有言,“國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也”。企業發展無論順逆,都當以義為先。在發展的歷程中,中國農業銀行始終秉承力保民生、為民謀福祉的信念,關註國家、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改善,不斷加大教育、醫療、住房等民生領域的金融服務力度,以優質的金融服務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這一點在2012年的企業社會責任實踐中體現得尤為清楚。這一年,中國農業銀行全力支持“米袋子”、“菜籃子”工程建設,加大保障房建設和醫療教育方面的信貸投入,促進農村醫療服務體系和基礎教育設施建設,努力讓百姓安居樂業、舒心生活。
  龍江糧熟天下足。2012年黑龍江省糧食總產1152億斤,實現“九連增”。這裡面也有中國農業銀行的一份功勞。該行黑龍江分行根據現代化大農業生產的特點,探索出“銀行+擔保公司+龍頭企業+合作社+社員”、“銀行+國營農場+農機戶”等模式,為“九連增”提供有效金融支持。自2010年以來,累計向60多個產糧大縣和112個國有農場發放貸款609億元,發放惠農卡293萬張,解決了40多萬種糧大戶的生產資金需求。
  中國農業銀行北京分行則與北京二商集團簽署銀企戰略合作協議,承諾向北京二商集團提供80億元授信,依托網點、人員、科技、產品等優勢特長,為集團提供滿足個性化需求的資金管理模式和現金管理方案,滿足企業發展的各項金融需求,支持北京“菜籃子”工程建設。
  如果說“米袋子”、“菜籃子”還太過“農業”,以致於有人會認為那本是題中之義的話,那麼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設則凸顯了中國農業銀行在民生領域的巨大熱情。2012年,中國農業銀行採取對相關分行實施特別授權等措施,為保障性住房建設提供有力的融資支持。截至年末,保障性安居工程貸款餘額164.29億元。
  黃南州澤庫縣位於青海省的東南部,是以游牧業為主的國定貧困縣。中國農業銀行青海分行創新建立“農行+鄉村經濟發展協會+農牧戶/會員”的融資模式,積極支持游牧民定居工程建設。截至年末,累計發放游牧民定居點建設貸款2715萬元,受益牧戶達7781戶。而西藏分行也採取多項措施支持農牧民安居工程建設。截至年末,累計發放農牧民安居工程貸款3.06億元,為近6萬戶農牧民改善居住條件。
  “中國農業銀行西藏分行不斷強化政治意識、大局意識,認真落實中央賦予西藏的各項優惠政策,面向農牧區、面向農牧民,積極發放小額信用貸款和安居工程貸款,為西藏大力實施以安居樂業為突破口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原西藏自治區的領導如是評價。
  在重慶綦江,中國農業銀行支持興建的古南鎮馬家坡256套廉租房項目,建築面積1.28萬平方米,有效緩解了當地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難問題。低保戶謝林希一家分到一套兩居室的廉租房,她說:“每當想到快要出生的寶寶降臨在這樣一個溫馨的家,我就特別激動。”
  新農合、新農保項目作為惠及9億農民的民生工程,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註,尤其是資金的收繳和發放涉及千家萬戶,需要社會各方面特別是金融機構的積极參与。在大型國有商業銀行中,中國農業銀行在縣域營業網點最多、網絡覆蓋最廣、具有廣泛的客戶服務基礎。針對農村地區的實際需求,中國農業銀行為農村客戶量身定做了金穗惠農卡產品,滿足農民基本金融需求的同時,在代理結算等功能設計上與新農保、新農合業務的發展有效契合。
  甘肅會寧縣柴家門鄉村民柴應祥說,“自打辦了這張卡(金穗惠農卡),看個病買個藥、報銷個醫葯費啦,取個養老金啥的,再也不用瞎跑啦!”2012年,中國農業銀行甘肅分行通過金穗惠農聯名卡,支持甘肅省新農合代理工作。通過一卡實現了參合農戶身份識別、參合資金繳費和異地醫療費用結算,方便患者網上掛號結算,減少排隊等候時間。
  湖北洪湖市周坊村67歲的胡臘珍老人講起了中國農業銀行新農保服務站的好處滔滔不絕,“以前到鎮上取養老保險,光車費就要10多元,路上還要耽擱1個多小時。像我們這把年紀的人就更不方便了!現在走路不用5分鐘,在自家門口就可以取到了。”在周坊村,有480多位村民能像胡臘珍老人那樣在自家門口領取養老金,享受到中國農業銀行貼心的金融服務。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2009年,中國農業銀行與共青團中央簽署了《支持農村青年創業就業合作協議》,制定了《“農村青年創業小額貸款項目”試點工作方案》,在10個省(區、市)的55個縣開展先期合作試點,探索“團銀”合作模式,支持廣大農村青年實現人生價值。截至當年末,55個試點縣團委共為農行推薦18278筆農村青年創業小額貸款,發放14433筆,貸款金額4.91億元,極大地激發了農村青年的創業熱情,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2010年,中國農業銀行率先在全國範圍內啟動大學生“村官”招聘計劃。當年,實際招聘大學生“村官”371人。大學生“村官”招聘工作不僅為農行縣域金融機構補充了優秀人才,也為有志於投身基層、投身“三農”的大學生村官提供了發揮才幹的舞臺。此項工作得到中組部的充分肯定,也受到了大學生“村官”的普遍歡迎。
  中國農業銀行四川分行招聘的大學生“村官”王瑜說,“農行首開定向招錄大學生‘村官’先例,為我們實現人生價值提供了平臺,期待更多像農行一樣的國家機關和企業為大學生‘村官’打開希望之門。”
  信貸助環保
  中國農業銀行是較早認識到信貸投向與美麗中國建設關係的銀行之一。在第一份企業社會責任報告中,它就明確表示,“高度關註環境保護問題,將銀行核心經營與社會責任緊密聯繫起來,推進‘綠色信貸’建設,優先支持保護環境、清潔能源項目,積极參与環保活動,為建設和諧社會、生態文明作出貢獻。”
  在具體做法上,中國農業銀行當時要求各分行牢固樹立“綠色信貸”理念,積極推進“綠色信貸”建設,以符合國家環境保護、污染治理、節能減排、生態保護要求作為信貸準入門檻,把環境與社會責任融入全行信貸政策、信貸文化。主動支持有利於生態保護的項目和客戶,對不符合節能降耗要求、達不到環保標準的存量客戶,制定信貸壓縮、退出計劃,有效退出。
  到2012年,這種認識已經提升到一個嶄新的境界。“本行始終秉持可持續發展理念,不斷加大綠色信貸力度,積極推進綠色金融創新,堅持開展綠色公益活動,努力推進“天藍、地綠、水凈”的宜居生態環境建設,致力於打造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的‘綠色銀行’”。當年的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如此說。
  這一年,中國農業銀行的綠色信貸政策體系已經較為完善,在信貸項目評審中嚴格實行了環保“一票否決制”,從源頭控制有關信貸風險。這一年,支持環保及節能減排貸款客戶1318戶,貸款餘額1522億元。同時,它加強“兩高一剩”行業管理,淘汰落後產能是國家重要環保政策。這一年,中國農業銀行通過實施行業信貸政策、名單制管理和行業限額等手段,有效控制了“兩高一剩”行業貸款增長。
  “路過廠區周圍明顯可以聞到刺鼻的染劑味道,廠區附近的一條小河也因工廠影響常年發黑髮臭”,這是蘇州居民對某印染公司的印象。該公司是當地生產規模最大的紡織品染整企業之一,為當地財政及稅收作出重要貢獻的同時,也給當地環境帶來沉重負擔。出於社會環境效益的綜合考量,中國農業銀行蘇州分行將該企業納入了“兩高一剩”行業退出客戶,目前對該企業已無信用餘額。
  綠色信貸政策體系相對完善的另一個體現是綠色金融服務的連年創新。2010年3月,浙江分行與全國第一隻“低碳”基金——浙商諾海創投基金成功開展托管業務合作,該基金主要投資於相關低碳經濟領域。中國農業銀行提供賬戶開立、資產保管、會計核算、定期出具托管報告、投資監督與核查等一系列托管服務,保證了該基金的成功發行與運作。
  2012年,中國農業銀行北京、山東等分行通過制定節能減排收益權融資業務管理辦法,創新合同能源管理收益權保理業務,以向節能服務公司購買有價值的節能服務合同的模式,間接實現對用能企業的融資。
  當年8月,在山東分行全程咨詢服務下,“山東金緣生物質發電項目”在聯合國清潔發展機制執行委員會註冊成功。該項目裝機容量1.5萬千瓦,年消耗木糖醇廢渣和秸稈6萬餘噸,年排量約4.14萬噸,項目可實現碳減排交易總收入約2000萬元,促進當地農業廢棄物(主要是秸稈)資源化利用,有效降低環境污染,帶動了當地經濟發展和農戶增產增收。
  年末再傳佳音。中國農業銀行成功辦理國有商業銀行首個“合同能源管理(EMC)融資”業務,為山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節能咨詢顧問及融資服務,助其引入先進節能技術,預計每年可為企業節約能耗成本3000萬元,減少大氣污染物排放11萬噸。
  自律方能律人。中國農業銀行在推進綠色信貸的同時也註重自身踐行低碳金融。從2004年以來,中國農業銀行即在全行推廣使用綜合辦公信息系統,在實現辦公信息資源共享的同時,大大降低紙張等易耗辦公用品使用量。2007年,該行又研發使用連接總行與各分行、直屬分行的網絡視頻會議系統,以節省差旅開銷,提高工作效率。到2012年,綠色辦公、綠色運營已經成為中國農業銀行內部時尚。節約一度電、少用一升水,每一個員工都從身邊做起,為美麗中國貢獻心力。
  在已發佈的企業社會責任報告中,除了2007年、2010年以點帶面統計了甘肅分行、寧夏分行等分行的植樹活動外,其他年份皆有全行的數字。2008年,全行組織義務植樹517次,植樹73萬株,參加人數7.3萬人次;2009年,全行組織義務植樹活動3794次,參與員工7.4萬人,植樹48.3萬株;2011年,本行組織義務植樹活動2870次,參與員工4.6萬人,植樹28.1萬株;2012年,全行參與植樹活動3.3萬人次,共植樹14萬餘株。“農行林”已遍佈中國。
  大愛應無疆
  盈利讓企業成功,公益讓企業偉大。中國農業銀行深知,企業社會責任是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力量,它不僅會促進一個企業的成長壯大,更將見證一個民族的發展進步。正是在這個意義上,中國農業銀行立志成為一家致力於扶貧幫困、回饋社會的“道德銀行”。
  在每一年的企業社會責任報告中,熱心公益都是中國農業銀行濃墨重彩的內容。最新的一份報告寫道,“本行熱心社會公益事業,積極開展扶貧濟困、捐資助學、抗災救災、志願行動、普及金融知識等系列活動,努力回報社會。2012年,重點贊助支持文化、教育、體育等公益項目,攝製有為有精彩,有夢有世界系列公益微電影,全年公益捐贈額達3167萬元(不包括員工捐款)。”
  這一年,中國農業銀行支持了武強縣高中、兩所希望小學、各鄉村衛生設施建設等重點扶貧項目。其中資助全縣行政村建設26所衛生室,共建房屋面積1828.4平方米;資助武強縣中學運動場項目,鋪設塑膠跑道和人工草坪16000平方米,極大地改善了該校辦學條件,帶動和促進全縣中小學德、智、體教育的全面發展。
  這一年,中國農業銀行開啟的“金穗行-香港青年鄉村服務計劃”圓滿完成。該計劃以香港青年赴內地“服務學習”為主題,通過支持香港理工大學200名學生赴內地開展交流考察、社會調研和實踐服務等活動,培養大學生社會實踐精神,進一步加深香港青年學生對祖國國情和民生狀況的瞭解。
  這一年,中國農業銀行西藏分行制定“六個一”捐資援助幫扶計劃 ,在全轄成立了24支“創先爭優強基礎惠民生”活動駐村工作隊,幫助當地農牧民群眾解決飲水安全、道路交通、農田灌溉、貧困家庭就業等困難和問題。
  ……
  如果將視線拉得更遠,人們會看到,多年來,中國農業銀行都沖在抗震救災的一線。從汶川大地震到玉樹地震,從舟曲泥石流到西南大旱,中國農業銀行的員工都眾志成城、不畏艱險、患難與共,不放棄抗災自救,不拋棄支持災區,以最好的金融服務和最有力的金融支持,為抗震救災和災後重建作出自己的貢獻。
  人們會看到,多年來,中國農業銀行將捐資助學視為自己的分內事。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如果說有什麼比種樹更令中國農業銀行持之以恆的話,那就是對教育事業的熱情。第一份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即提到,總行在東部沿海9家省級分行青年員工中組織開展“農行富蘊助學計劃——為了邊陲的孩子”捐款助學活動。活動開展一個多月即籌集178萬元,全部捐贈給了新疆富蘊縣可可托海鎮第一小學,並冠名農行共青團希望小學。
  在浩蕩的公益洪流中,必有最亮麗的浪花顯現:
  中國農業銀行內蒙古自治區分行營業部保衛部經理智呼聲,在妻子長期生病、下崗的情況下,他14年來為社會捐款多達8.4萬元,把數十次榮獲勞動模範的獎金全部捐獻給了希望工程,並和貧困地區農村的7名失學兒童結成了幫扶對子。
  中國農業銀行農行山東省濟南市和平支行員工張梅,12年義務獻血131次,累計5.6萬毫升,獻血量相當於12個普通體重成年人的周身血量,可以輓救70個病人。她說:“有一種追求,看似平凡渺小,它卻成就著不凡的業績;有一種追求,看似朴實無華,它卻輝煌著一個人的一生,那就是:愛心的奉獻。”
  這正是所有中國農業銀行人的心聲。  (原標題:農行履責實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x08bxtnt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